第二百三十二章 新年,新风向!

陈叔挚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一起看书网 www.yqkbook.net,最快更新章怀太子传最新章节!

    许敬宗之死,是上元节前,长安城中最大的瓜。人都说善恶终有报,可像许敬宗这样,做了一辈子恶人,竟然享了八十多年的阳寿,身后也极尽哀荣,?的确不公平。

    皇帝赐谥,赐陪葬昭陵,太子亲赐挽联,便是当年灭国无数的苏定方大将军,也不曾有这般哀荣。许敬宗的一生,无疑是成功的。

    不过,?这都是寻常人的看法。涉朝破深的官员、世家们可不这么看,?武后麾下“头马”许敬宗死了,?这就相当于发出一个讯号。

    失去了许敬宗这领头羊,?皇后在朝中的势力便“群龙无首”,太子监国理政,将再无阻力,也可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不管前朝如何的明争暗斗,波诡云谲,这“印把子”终究只会掌握在李氏的手中,臣工也好,世家也罢,不必再投机钻营,这山望着那山高了。

    上元元年,大明宫-含元殿,今儿是新年第一场大起,?叙旧未上朝的皇帝,?亲自上朝,宣定太子大婚的日期,与李贤一起接受群臣的朝贺。

    复郝处俊、张文瓘、郭正一的官爵,并指定三人与太子太师-李勣一道,携礼部操办太子大婚礼。这个露脸的活计,派给三人也算是对他们的补偿。

    并宣旨加恩,今年加科举一场,录取的进士名额,再加两倍。免天下诸道一年赋税、劳役,赦谋逆之下囚徒,天家喜事,普天同庆。

    待群臣山呼万岁之后,李治摆了摆手,示意群臣免礼。随即离殿之前,还叮嘱群臣,好生辅佐太子,不可怠慢。

    这不由得让臣子们想起,贞观末期,太宗皇帝也是这般扶持皇帝。如此,便是向天下人表明,太子深得圣心,大唐不会再现易储之事。

    不过,这样也好!李贤已经是皇帝膝下第三位储君,这东宫实在不易再出事了,否则这国祚还怎么传承?

    御阶之龙椅下侧,摆着一张小号的宝座,李贤从上面起身,走到班中。

    “乾封年时,孤随太师东征。那时候,披星戴月,宵衣旰食,看着将士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

    “心中便暗暗许愿,回朝之后,一定向父皇多多进言,为他们多争取一点,绝不能让同袍们寒心。”

    “至入主东宫前夕,碰到一位老兵的父亲,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进忠烈祠,不惜千里迢迢到长安求取文书,更是让孤面皮羞臊不己。”

    “这一点,郭侍郎是亲眼所见!郭卿,孤没说谎吧!”

    听到太子点名,班中的郭待诏赶紧出班,举着笏板大声道:“太子殿下所言属实,臣的确亲眼所见。”

    而郭待诏话说完,兵部尚书-岑长倩,右侍郎-阿史那道真也出班附议,口称文书之事,他们二人也是经手了的。

    并毫不犹豫的把来恒递了出来,言其主政兵部时,此文书为最有益于国家、朝廷之举。

    “将军爱兵,自古常理。所以,御史们上书,指责孤偏袒将军们,孤并没有反驳。”

    “孤已经得陛下的允旨,将蓝田大营改为皇家军事学院。......”

    着以太子太师-英国公-李勣为院正,冠军大将军-历阳公-独孤谋,镇军大将军-凉国公-契苾何力,为军事学院祭酒。

    军事学院的学员,由兵部发文至天下各道、州所有折冲都尉府,从有功将士中选拔人员,送长安参加遴选。

    太子果然是偏心,对于将士们的事从来都放在第一位。如此抬举军中将校,看来这朝中的风险要变了,从此这朝堂要是武人的天下了。

    几个清流的刚要出班,便瞧见了冲他们摇头的阎立本。慑于右相的权威,他们也不得不看着,将军们磕头如捣蒜,叩谢陛下和太子的恩典。

    尤其是那些庶族出身,靠着战功爬上来的将军们,一边摸着眼泪,一边笑。大唐虽然以武定国,高祖、太宗也都是马上之主,注重军队。

    但真正把他们挂在心上的,还是陛下和太子,为他们,为千百个与他们一样,苦苦熬着的庶族军人们,找了一条出头的路。

    “偏心就是要挨骂,孤呢,也必须一碗水端平了。今年的春闱,由尚书右仆射-阎立本主考,中书侍郎-李义琰、薛元超为副主考。”

    “右相是国家柱石,三朝元老,李卿与汾阴县侯(薛元超)亦是文采风流的经世大儒。有三位大家为朝廷主持抡才大典,陛下与孤都是放心的。”

    李贤这话一出,原本不忿的文官们,马上多云转晴,方才的不悦也瞬间抛诸脑后,都心甘情愿的向太子行礼、谢恩。

    看到了这一幕,阎立本会心一笑:太子爷端端是李勣、姜恪调教出来,打个巴掌、给个甜枣,招数玩的挺溜,恩威并用,不偏不倚。

    行啊,能把他们都摁回盆里,安心的“游”,这就是本事了。比起镇不住场子的孝敬皇帝,压不住文臣武将,李贤这上过战场的就是不一样。

    自古以来,恩自上出,皇帝、太子在开年之初,便有了这般恩典。去岁,为了孝敬皇帝,抓了不少人,弄得人心惶惶,终于可以平复如初了。

    “今年是个大吉之年,开年便处处都是喜事。孤希望事事都可以平安顺遂,让陛下可以安心调养身体。”

    “都说头三脚难踢,可孤偏偏不信。无论是兵部遴选学员,还是吏部、礼部抡才,都需谨慎、持重,不可出现丝毫纰漏。”

    “有什么难事,要紧的,东宫的大门,一天十二时辰都为你们敞开,三省六部的官长,可以随时递牌子进来。”

    历朝历代,只要涉及到人的都是麻烦事。尤其是选吏之道,更是麻烦中的麻烦。兵部的好说,战功是唯一的标准,这种事摆在明面,是没法作假的。

    可吏部就不一样了,文章取士,作假的方法太多了,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李敬玄、裴行俭能干不假,可也架不住“人情世故”,所以李贤必须敲打一番。

    顺便让满朝的臣工都听听,也知道知道,上有天子,下有国法,谁敢在这个时候给他上眼药。那就别怪李贤,不念诸臣往日之功,一律按国法处置。

    他可不是孝敬皇帝,几句软话,几滴眼泪就心软了。李贤的这心肠,在战场上,早就锻造的坚硬如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