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书网 www.yqkbook.net,最快更新帝国风云最新章节!
因为在全球范围内都没有足够实力的潜在对手,所以在战后,中国海军对攻击型核潜艇的需求并不强烈。
当然,这并不表示攻击型核潜艇不重要。
在确定首先把核动力装置用于潜艇之后,中国海军就开始做相关的战术理论研究,并且得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结论,即核动力装置能够赋予潜艇极强的生存能力,能把潜艇的作战效率提高十倍以上。
也就是说,攻击型核潜艇拥有比常规潜艇强大得多的战斗力。
对中国海军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虽然在大战期间,最出名的潜艇部队属于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但是中国海军潜艇部队所取得的战绩丝毫不差,甚至全面超过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狼群”。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中国海军的潜艇在大战期间总共击沉了敌对国的一万二千多艘舰船,战绩达到了二千六百万吨,而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在大战期间,只击沉了一万余艘舰船,战绩不到两千万吨。
由此可见,潜艇在中国海军中也拥有很高的地位。
只是相对而言,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并不那么引人瞩目。主要就是,中国海军的真正主力是以航母为核心的舰队,而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主力是潜艇,所以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狼群”更受关注。
说白了,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并不亚于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只是被中国海军强大的水面舰队给遮盖住了。
事实上,如果按照战果交换比计算,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优势更加明显。
这就是,在大战期间,中国海军总共损失了二百四十七艘潜艇,其总排水量不到五十万吨。而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损失了近六百艘潜艇,总排水量接近一百万吨,德军潜艇的战果交换比还不到中国潜艇的一半。
显然,中国海军拥有一支极为强大的潜艇部队。
问题是,在大战结束之后,中德没有立即决裂,而且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受水面舰队拖累。根本不可能在全球范围内与中国海军对抗,即便在北大西洋、甚至在北海。德军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也就是说,大战结束之后,中国海军根本就没有值得称道的对手。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海军自然不需要足够强大的潜艇了。
说白了,就算没有潜艇,中国海军的反潜力量,也足够压制住任何一个对手。而中国海军的强大攻击力,能够把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封锁在港口里面,对任何一个国家实施全面的战略封锁,也就没有让潜艇发挥作用的战场了。
结果就是,从一开始,中国海军就把重点放在了弹道导弹核潜艇上,也就是战略型核潜艇。
只是,这条道路并不平坦。
进入深入研究之后,中国海军不得不承认,在设计建造战略型核潜艇之前。最好建造几艘攻击型核潜艇。
主要就是,借此掌握建造核潜艇所必须的基础技术,特别是工业技术。
当然,也能由此锻炼出一批建造核潜艇的工程技术人员。
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攻击型核潜艇来检验核动力装置的性能,以及对潜艇战术所产生的影响。
结果就是,中国海军建造的第一艘核潜艇是攻击型核潜艇,而不是战略核潜艇。
一九五三年初。顾祝同就批准了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的建造计划。
要知道,这个时候,潜艇用核动力装置还在研制之中呢。承担研制工作的四川核物理研究中心只给出了粗略的设计指标与尺寸数据。海军就凭借这些有限的信息,启动了核潜艇的建造工程。
当然。主要原因是,顾祝同的参谋长主席任期即将届满。
接替顾祝同担任主席的是陆军参谋长张文渊大将,然后是空军参谋长骆崇明大将,等到四年之后,顾祝同还是不是海军参谋长都是个问题。也就是说,如果不赶在顾祝同交出实权之前启动的话,核潜艇项目就很有可能半路下马,至少也会拖延数年之久。显然,中国海军承受不住如此大的损失。
当然,这是一艘试验性质的核潜艇。
只是,在建成之后,却改变了海军的面貌。
这艘潜艇被命名为“三叶虫”号。
虽然以海洋生物为潜艇命名是海军的传统,但是为什么要用这种已经灭绝了数亿年的史前海洋生物来命名第一艘核潜艇,恐怕没有人说得清楚。根据顾祝同回忆,他只是从参谋提出的几个名字中随便挑选了一个。也就是说,参谋提出的另外几个名字,都比“三叶虫”更加难听。
可以说,中国海军在这个时候是极为幸运的。
一九五四年底,“三叶虫”号就建成了。主要就是,核动力装置的研制工作进行得比任何人预料的都要快。
次年,“三叶虫”号在完成了全部验收测试之后,正式加入中国海军。
仅仅一年之后,“三叶虫”号就进行了一次史无前例的远航,即在一艘潜艇母舰的陪同下进行了横渡太平洋的远航,而且是全程潜航。整个航行持续了二十一天,“三叶虫”号以平均十六节的速度跑完了从青岛到旧金山的八千海里航程,中途没有上浮,也没有进行任何补给。
要知道,在以往,这绝对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别说是潜艇,即便是续航力最远的大型战舰,也不可能在二十一天之内,不进行补给航行这么远的距离。
当然,这还没完。
一九五六年夏季,“三叶虫”号又创造了一个历史,即从冰盖下面穿越北极,完成了从太平洋到大西洋的跨极点航行。
事实上,“三叶虫”号还在一九五七年完成了另外一项壮举,及在九十天内完成了环球潜航,总航程高达三万七千海里。只是,中国海军没有公开承认这次创纪录的航行,因为这与后来进行的一次类似的航行有很大的关系。
可以说,“三叶虫”号足以改变所有人对潜艇的认识。
从某种意义上讲,“三叶虫”号才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真正意义的潜艇,因为在这艘潜艇之前,没有任何一艘潜艇能够在出海之后就一直潜航,直到完成作战任务返回基地,之前的所有潜艇,都只能算得上是能潜水的鱼雷艇。
在“三叶虫”号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中国海军又建造了三艘攻击型核潜艇。
有趣的是,包括“三叶虫”号在内,这四艘攻击型核潜艇的设计都不一样,而且每一艘都有所改进。
也就是说,这四艘攻击型核潜艇都具有试验性质。
到一九五七年底,也就是顾祝同第二次担任参谋长会议主席的时候,中国海军才启动了第一种实战型核潜艇的建造工程。
当然,这也是一种攻击型核潜艇。
中国海军没有在已经取得的技术基础上建造战略型核潜艇,不是造不出来,而是当时还没有合适的潜射弹道导弹。主要就是,当时的弹道导弹采用的都是液体发动机,而且只能在海面上发射。如果要让战略型核潜艇在海面上发射导弹,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这等于牺牲了核潜艇出色的隐蔽性能。
正是如此,顾祝同才决定在研制出能够在海面下发射的弹道导弹之后,再建造战略型核潜艇。
再说了,顾祝同的第二届任期也是两年,他有足够的时间来推动战略型核潜艇工程。
中国海军的第一种以实战为目标的攻击型核潜艇被命名为“黄貂鱼”级,以纪念在大战期间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同名潜艇。这也是中国海军批量建造的第一种核潜艇,在七年间总共建造了八艘。
“黄貂鱼”级的批量服役,标志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
这就是,在此之后,中国海军就再也没有建造过实战型的常规动力潜艇,而且仅仅建造了一艘试验性质的常规动力潜艇,即以探索潜艇外形为主的、世界上第一艘全水滴外形结构的“剑鱼”号。到一九七一年,随着最后一艘常规动力型潜艇退役,中国海军潜艇部队正式进入了全核动力时代。
当然,“黄貂鱼”级的意义不仅于此。
这就是,在建造“黄貂鱼”的时候,中国海军获得了第一种固体燃料潜射弹道导弹,而且是能够在海面下发射的弹道导弹。
结果就是,中国海军猛然发现,根本没有适合用来运载这种导弹的潜艇!
可以说,技术发展给中国海军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要知道,仅仅一年前,中国海军获得的报告表明,这种弹道导弹至少还需要三年才能研制成功,因此海军就没有急着设计运载导弹的潜艇。
情急之下,中国海军的技术人员想出了一个非常直接的解决办法。
这就是,以“黄貂鱼”级的艇体为基础,在指挥舱与反应堆舱之间增加一段可以容纳十二枚潜射弹道导弹的导弹舱,使其成为战略型核潜艇。
显然,这是一个极为粗暴的办法。
不过,也是能够获得战略型核潜艇的最为快捷的办法。
这就是中国海军第一种战略型核潜艇的由来。(未完待续)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