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书网 www.yqkbook.net,最快更新长安风最新章节!
待到紫宸殿议事毕,已经到了午时,李瑁并没有立刻回王府,而是被李隆基留下用了午膳。
承香殿的偏殿中,李隆基陪着杨玉瑶坐在上首,而李瑁和杨玉环则陪坐在下首。
“瑁儿,你以为此去剑南该当如何为之?”
李隆基留李瑁用午膳只是个由头,趁机提点敲打李瑁才是真的。
李瑁稍稍想了想,谨慎道:“儿臣初次领兵,对面兵事多有不明之处,此次挂帅当以学习为主,多采纳章仇副帅的意见。”
李隆基似乎对李瑁地回答颇为认可,点了点头,笑道:“吾儿谦逊,能有这种想法朕甚为认可。松州乃边陲要塞,城高池深。剑南更是西南重镇,有唐军六万,只要运用得宜,固守退敌并非难事。”
“父皇所言极是,儿臣此去剑南当稳中求胜。”李瑁拱了拱手,附和道。
李隆基挥了挥手,在李隆基身旁伺候的的高力士便走了过来,从袖中掏出了一份书函递到了李瑁地眼前。
“有劳高翁。”李瑁客气地从高力士手中接过了书函。
李隆基指着书函对李瑁道:“这份密函是章仇兼琼随急报一同送来的,你且先看看。”
“儿臣遵命。”李瑁轻轻打开书函看了几眼,立刻便了然于胸了。
原来这密函所写竟是关于西南重镇安戎城的谋划。
安戎城城始建于汉末晋初,本为防备西戎而建,但后来因为中原疲敝,难以自顾,安戎城便被吐蕃占了去。安戎城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乃是介于剑南和吐蕃之间的一处河谷要塞,无论谁人得之,便是拥有了主动进攻的优先权。
而这封密函中提到的正是安戎城副将翟都局的消息。
安戎城副将翟都局与本次统兵的吐蕃大将莽布支有旧仇,翟都局担心莽布支会趁机陷害他,所以他希望能够投靠大唐,作为筹码,他愿意作为内应,帮助大唐攻下安戎城。
李瑁看着手中的密函,微微点了点头。
难怪今日李隆基要留他在宫中用膳,这等机密之事确实不宜在大殿中公然议论。
“瑁儿以为此事如何?”李隆基端起酒樽轻轻饮了一口,问道。
李瑁面色深沉,细细推敲了一下:“若是此中情况属实,确是一个收复安戎城的良机。”
“不错。”李隆基喜好边功,双眼露出一丝精光。
“安戎城扼守岷江河谷,及其险要,它的位置宛如一把悬于剑南头顶的利剑,不得不除。此番你若是能借此机会收复安戎城,那便是大功一件。”
安戎城靠山凭河而建,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攻,包括李世民在内的大唐历代帝王都曾试图收复安戎城,但都没有成功,此番若是能在李隆基的手中收复安戎城,那将会是史书上浓重的一笔。
李隆基向来以太宗皇帝自比,志向极高,李瑁岂会不知道他心中所想。
李瑁面容一紧,朗声道:“儿臣此番必设法收复安戎城,不负父皇所托。”
“好!”
李隆基展眉一笑,举起了手中的酒樽一饮而尽:“吾儿此番若能收复故地,凯旋归京,朕必不吝封赏。”
“谢父皇。”李瑁做出一副激动的模样,举起酒樽回敬了一杯。
一旁的杨玉瑶见李隆基和李瑁已经把事情讲完,又为亲自为两人倒满了酒,嫣然笑道:“国事谈完了,我们也该谈一谈家事了吧。”
“家事?”
李隆基拉过杨玉瑶的手轻轻拍了拍:“好,有什么家事你说吧。”
杨玉瑶看了眼一旁的玉环,笑道:“方才我与玉环话家常,谈起了儿时的往事,不由想起尚在蜀中的几个兄弟姐妹,甚是想念。既然十八郎此次要去剑南督军,可否将杨家在蜀中的亲戚带会长安,也好解了我们姐妹两人的思亲之情。”
杨玉瑶双眼诚挚,表情真切,仿佛是真的思亲情切一般。
杨玉瑶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李瑁却知道她心里的想法,她这哪是什么思亲情切,她这分明是要引杨家外戚入朝啊。
看来她对朝中权力的渴望是越发地急切了。
李隆基对杨玉瑶一向恩宠,无有不应,这点小小地要求又怎么会不答应。
李隆基回道:“此时容易,爱妃在蜀中还有什么亲人你不妨现在说来,等瑁儿到了剑南后一并带回来便是。”
“谢陛下。”杨玉瑶听了李隆基的应允,露出一脸喜色。
杨玉瑶在心中细细想了想,说道:“臣妾家在蜀中不过是小门小户,亲族也不多,除了大姐远嫁蒲州外,八妹玉珠,堂兄杨、杨、杨鉴等一众兄弟都在蜀中,易寻地很。”
李瑁听着杨玉瑶所报的名字,杨玉珠、杨玉佩、杨、杨,若是再加上远亲杨钊,只怕这五杨就该聚齐了吧。
杨玉瑶的目的本就不单纯,再加上杨家兄弟又多是良莠不齐之辈,若是引得他们入京,杨玉瑶势必会将他们引入朝堂,以他们的品性只怕对大唐又是一个祸害。
果然,刚听得杨玉瑶说完,李隆基便当即表示道:“爱妃是朕最宠爱的贵妃,怎么可能会是小家小户呢,朕答应你,待到杨家人入京,朕一定量才录用,封赏他们官职,也让他们沾沾贵妃娘娘的荣光,如何?”
“臣妾谢过陛下隆恩。”杨玉瑶所愿得逞,面如桃花般笑道。
李瑁虽然不愿看到杨家得势,但也还是和杨玉环一同起身谢道:“谢父皇对杨家的恩典。”
等到李瑁带着杨玉环回王府时,李瑁即将挂帅出征剑南的消息已经传了回来。
面对这个消息,众人的反应也各不相同。
武岳因能重返战场而兴奋,紫竹因为李瑁离开而伤心,武云娘则因既希望看到李瑁立功,又担心李瑁安危而喜忧参半,至于寿王妃杨玉环,她在宫中不能妄言,在回府的路上就已经埋怨了许久。
“秋郎从不曾涉足军旅,战场之上又刀剑无眼,万一伤者自己可怎么办,你当初就不该答应挂帅出征。”
寿王府敏慎殿中,杨玉环不放心李瑁地安危,一连地抱怨李瑁自作主张。
李瑁听到杨玉环的抱怨,心中非但没有半点不耐烦,反倒暖和地很。
他拉过杨玉环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宽慰道:“玉环,你不也听父皇说了,我此次出征说的含蓄点叫主帅,说直接点其实就是去督军。剑南镇将士数万,城高池深,哪里轮得到我出战,我安全地很。”
“话虽这么说,但终究还是比不得长安安全。”杨玉环的心里还是放不下,接着道。
李瑁幽幽地舒了口气,叹道:“长安眼下虽是安全,但将来却不一定。太子李亨与我一向不合,将来若是他登了基,谁知道他会怎么对付我们寿王府。为了寿王府,为了你,也我们我们以后的孩子,无论危险与否我都要去。”
正说着,李瑁似乎想起了什么,忽然抬头对门外的紫竹吩咐道:“紫竹,吩咐下人备马,明日一早本王要去一趟终南山。”
“诺。”
小丫头紫竹似乎想了什么往事,羞红着连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