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明升暗降

江谨言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一起看书网 www.yqkbook.net,最快更新长安风最新章节!

    “门下:天策上将,靖王李瑁,公忠体国,俊秀笃学,颖才兼备,此次远赴河西,宣慰边镇,扶西北于即倒,于国有功,朕心甚慰。为酬靖王之功,特改封其为太尉,上柱国,增食邑六千户。望君用慰劬劳,再续新功。”

    李瑁方回王府,这倒圣旨便经门下省直接发到了天策府,李瑁看着这道圣旨,脸色有些难看。

    太尉,与司徒、司空并称为三公,位份清贵,满朝上下无有能与之比拟着。

    太尉乃正一品官衔,也就是名义上的武臣之首,并不常设,与李瑁的天策上将倒是颇有些重叠之处,有唐一代,同时兼任这两职的唯李瑁一人而已。

    不过太尉看起来虽然尊贵无比,但大唐的兵权分散,南北衙、节度使、兵部,太尉根本插不上手,所以太尉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头衔罢了。

    若是放在太平时期,太尉兴许还有几分吸引力,但如今正值战乱,手中没有半点实权的太尉如何能与手握西南强藩的剑南镇相提并论?

    于李瑁而言,官封太尉看似升官,实则是拿一个噱头换走了他在剑南的兵权,这本就是名升暗降。

    至于另外那六千户的食邑,对富可敌国的李瑁来说更是算不得什么了。

    “殿下,皇上已经动手了,我们也不能再等了。”宣旨的中官刚走,李瑁的谋主李泌便站在李瑁的身旁对李瑁道。

    李瑁问道:“你是说调兵之事吗?”

    李泌回道:“皇上对殿下的防备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深,照如今的这个局势看来,无论中原战局胜负如何,想要皇上放殿下南归恐怕是不易了。”

    李瑁皱眉道:“自打安禄山叛乱的消息传来,父皇便对本王加大了防备,只是本王万万没想到,他对本王已经防备到了如此程度,竟不惜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和本王撕破脸。”

    李泌道:“皇上日渐老迈,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气吞山河的唐皇了,如今的皇上谨小慎微,再加上身边人的挑唆,皇上对殿下如此忌惮倒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好在眼下局势尚未大坏,若是殿下能及时赶回剑南,想要翻盘并非难事。”

    李瑁点头道:“调兵北上不难,只是此番背嵬军北上势必惊动周边郡县,父皇很快也会得到消息,到那个时候,可就无法挽回了。”

    现在的李隆基毕竟还是皇帝,还占据着大义,而李瑁又与安禄山不同,李瑁若是贸然强行南下,弄不好会陷自己与不忠不孝之地,到那时他就万分被动了。

    李泌也知道李瑁的难处,于是对李瑁道:“殿下若是留在长安,那边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殿下只有回到剑南才能真龙出渊,一展宏图。而且殿下只要回到了剑南,兵权在握,到时就算是皇上为了大局也要忍让殿下三分,皇上是聪明人,他不会把那层窗纸给捅破的。”

    李泌的意思也很明确,李瑁只要留在长安,就注定无所作为,而他只要回到剑南,届时剑南二十万大军在侧,到时就算李隆基对李瑁不满,也要权衡利弊,不敢贸然降罪。

    李瑁不是李亨那般的优柔寡断之人,他听着李泌的话,想着李隆基近来的言行,不过思虑了片刻,当即便下了决定。

    李瑁从从自己的衣袖中取出一枚金印,交到了李泌的手中,郑重道:“长源,此乃本王印信,凭此印信可调动剑南、南诏全部兵马,剑南崔乾佑和南诏马俱都识得。你速执此印信返剑南布置一切,剑南之事就尽数托于你手了。”

    李泌是李瑁的绝对心腹,这枚印信的价值和作用李泌比谁都清楚,只要有了这枚印信,剑南上下唯他独尊,内外二十万大军任由调遣,李瑁此举等于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付在他的手中了。

    李泌缓缓地从李瑁手中接过印信,一脸正色地对李瑁承诺道:“殿下放心,臣此次南归必保殿下周全,必保剑南周全。”

    --------

    中原,洛阳城。

    封常清从军多年,从未像今日这般难堪过。

    半月前他抵达洛阳,开府库,募新军,短短三日,封常清便以三千安西精锐为基,募得六万大军。

    起先,封常清觉得毕思琛大败是因为他指挥不当所致,于是他也没想着要避开安禄山的兵锋,竟亲自带兵在河南渡口与安禄山交战,想要将叛军拒于河南之外。

    可封常清的士卒大多是临时招募来的贩夫走卒,确实是有那么两膀子力气,但是和安禄山的河北铁骑比起来还是有云泥之别。

    若是这六万大军俱是安西军,想要和安禄山一较高下自然不是不可能,但他们不是,封常清拿这些新兵当纵横西域的安西军来用岂有不败之理。

    两万新军和叛军交战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便迅速地垮了下来,兵败如山倒,无论封常清怎么呵斥都起不了作用。

    紧接着便是一路败退,从灵昌退到陈留,再退到荥阳,最后败退洛阳城,不过五日的功夫,河南已失近半。

    这些新军本就是为了钱财才入的军,如何肯拼死卖命。

    几日交锋,待到叛军兵临洛阳城下,封常清招募的新军已经被叛军打的破了胆,叛军方到城下,这些新军已经想着怎样逃命了。

    “一群废物,若是安西劲卒在此,河南局势何至于斯!”封常清看着人心惶惶的新军,已经不止一次地锤着城墙发火了。

    无论封常清怎样恼火,叛军的攻势都不会停下来,不过抵达洛阳城下的第二日,叛军的攻城又开始了。

    叛军攻城之势极猛,洛阳城大,封常清根本顾及不过来。

    很快,洛阳的城防便如筛子一般漏洞百出。

    上东门破,都亭驿破,宣仁门破,提象门破,不过一日,洛阳城已经几乎落到了安禄山的手中,守城士卒也已经损失殆尽。

    这一战,洛阳失守,河南沦陷,洛阳一失,必将震动天下。

    丢失东都之罪何其之大,无论这场叛乱的结果如何,封常清的仕途都已经结束了。

    封常清在数百亲卫的拼死护卫下往西奔逃,看着落日下沦于敌手的洛阳城,愤愧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