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书网 www.yqkbook.net,最快更新远东王庭最新章节!
央行收回铸币权,严格控制银行券流通,这就可以确保金融秩序万无一失、确保私人银行不出问题吗?
事情当然没有那么简单。
就算一家银行不再私自铸币,也乖乖遵守央行定下的规矩,为其发行的银行券留存至少50%的金银储备,还是有可能因为盲目扩大资产负债表而导致风险激增,一旦资金链断裂就会陷入经营困境,倘若储户闻讯争相挤兑,破产倒闭乃至引发金融动荡也就不远了。
为了尽量避免上述情况发生,为了建立相对完善的金融秩序,罗兰还得再加几道保险:比如将目前由各家商业银行自行监管、以备央行不定期抽查的“准备金”收归央行金库统一监管,比如规定商业银行必须保持一定的资本充足率,比如制定“再贴现”和“再贷款”政策、使央行在金融危机爆发时扮演“最终贷款人”这一恍若救世主的角色……
然而罗兰目前并不打算实行上述过于复杂的金融管理制度,还是那句话——超前半步的是天才,超前一步就成了疯子。制度建设必须慢慢来,操之过急反而会把事情搞得更糟。
事实上,仅仅因为推出禁止私人铸币和监督银行券这两条政策,罗兰在某些崇尚“自由”的银行家眼中就已经与“疯子”画上了等号。
出席全国金融会议的银行家可以分成两派,其中多数派的成员大多是寇拉斯堡当地的银行家,都有参加抗税运动的经历,也都曾参加过欢迎寇拉斯军团进城的仪式。他们要么是“觉醒者俱乐部”的成员,要么是财政大臣扎哈尔朋友圈里的人,更多的是两者兼而有之。这些银行家早就在扎哈尔的斡旋下与罗兰建立起友好关系,也深知央行的能量有多可怕,早在会议召开之前就纷纷登报发表“坚决拥护央行领导”的声明向罗兰表忠心,会议过程中也是卖力鼓掌为罗兰捧场,无论心里情不情愿,表面上都是欣然接受央行领导的态度。但是,罗兰的威慑力并非无远弗届,从首都金融街23号向外辐射,越是远离寇拉斯堡的地方他的影响力就越小。来参加金融会议的银行家中约有三分之一是外地人,他们不在首都生活,也不在首都经济圈开展业务,对罗兰这个年纪轻轻的央行老大很是不屑,或公开或私下抗议央行新规:
“私人铸币的权力神圣不可侵犯!”
“发行银行券有银行家的人格担保就够了,既无必要也无义务接受央行监管——监管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在怀疑银行家的诚信,就是对银行家人格的侮辱!”
“从前没有中央银行的时候远东的银行家们不也照样过日子,经济也没有崩溃嘛,凭啥那小子一上台就瞎指挥,以为自己是个王子就全知全能了?”
“老子在这一行摸爬滚打三十多年,他才几岁,哪来的资格对我指手画脚?有多远滚多远!”
……
反对者的叫嚣声也传到了罗兰耳中,但他没有立刻对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金融蛀虫采取暴力手段,只是默默地挖好坑,等着他们自己往坑里跳。
全国金融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从寇拉斯堡到远东各地的报纸都刊登了罗兰代表央行向全国商业银行抛出的那两颗重磅炸弹,引起社会各界热议。
一夜之间,寇拉斯王国仿佛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无数经济学家,以不同的视角评论央行新规。田间地头的农夫和工厂中辛勤劳作的工人,大多对这一类话题既不明就里也不感兴趣,参与争论的实际上只是那一小撮城市中产阶级,这些人的绝对数量不多但是社会影响力最大,发出的声音也最强烈。
远东的城市中产阶级多为工商业的高级雇员或者中小企业老板,他们经常与金融机构打交道,也能敏锐的预感到银行业游戏规则的变动将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意造成影响,至于对这种影响抱以什么态度,主要取决于是否存在相关利益。
接下来一连三天,罗兰通过约翰·普利特搜集全国各地发行的报纸,将报上刊载的相关评论文章全都浏览了一遍并按照“支持央行”和“批评央行”两种立场加以分类。
大多数文章没有鲜明的立场,在支持央行新规之后也谨慎的提出了一些担忧,这种四平八稳的观点当然是老成之见,也最能代表多数人的态度,可惜读起来实在乏味无趣,对罗兰的统计分析也没有多大用处。
立场鲜明的两派文章火药味十足,读起来也更有趣。其中对央行新规持乐观态度的文章作者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以扎哈尔为首的政府财政官僚和首都圈的银行家,这种文章参考价值不大,他们在报上发出的声音未必就是心声,更主要是表达政治站队的姿态,其中不乏浓墨重彩吹捧罗兰“高瞻远瞩”、“少年天才”的马屁文章。罗兰看得直起鸡皮疙瘩,实在受不了这帮贱人的肉麻调调。还有一类是真正有“干货”的工商从业者、经济观察家和独立学者,他们主要站在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稳定的角度看待央行新规,对央行收回私人铸币权、监管银行券以控制信贷泡沫的做法持肯定态度,就算提出批评意见也是有的放矢,值得罗兰深思。
至于反对派的文章,主要登载于首都之外各市镇发行的小报上,通篇为商业银行的诚信可靠大唱赞歌,为银行家的正当经营受到央行的蛮横打压、粗暴干涉而打抱不平,此外就别无干货。
这种文章显然出自抵制央行的地方金融集团授意,对这些无耻文人的言论罗兰付之一哂,根本没往心里去。
但是,也有极少数批评央行新规的文章出自那些真心信仰“自由市场”和“看不见的手”的经济学者。比如罗兰看到一篇水平最高的文章,指出国家垄断铸币权意味着正在孕育一个极度危险的倾向——过度迷信公权力而轻视货币自身的价值规律。这种倾向若不加以警惕,央行总有一天会按耐不住公权力所派生的疯狂冲动,彻底废除金银铸币的流通,代之以“中央银行券”。
那么问题来了——
“央行监管私人银行发行银行券,是因为不信任银行家的诚信,不相信每一张银行券背后都有实打实的金银储备担保,那么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就绝对可信吗?谁来监督中央银行发行的“小纸片”背后有没有充足的金银储备作为信用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