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章 突破口

何昊远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一起看书网 www.yqkbook.net,最快更新明扬天下最新章节!

    ***

    大秦军中的佥事官,确实比较特别,他们通常文化素养比较高,而且从职责上算,他们的职责属性也属于文职。

    但他们又确确实实是军人,因为他们在军事学院接受的都是军事化的教育模式。

    而且,佥事官并不一定只能限于担任军中的文职,很多人凭借自己的指挥才能,从佥事官变成将军,直接指挥军队作战。

    他们这种军中的文职和武职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

    他们文化素养既高,接受的又是军事化的教育,做事的效率往往比那些死背四书五经,通过科举出仕的正统文官高。

    如果让他们由“将”入“相”,担任朝中的文官,他们应该完全可以胜任,甚至做得更好。

    如果能从这方面再开一个口子,另辟蹊径,那么科举取士的重要性和不可代替性,就会慢慢的动摇。而只要动摇了这一点,也就好办了。

    要改革科举,那就等于是在动天下读书人的奶酪,这其中阻力之大,不用想就知道,如果行之过急,必须可能导致人心涣散,甚至天下大乱。

    对于这件事,秦牧可谓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对朝中大臣一点口风也不敢透。

    正所谓: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是以,秦牧连最信任的心腹大臣都不敢使之得晓,惯常用的在《大秦时报》上先以舆论造势的手法,也不敢再用。只能小心翼翼地,先从其他渠道一点一点地浸润。

    这天宣政殿的常朝上,商议吏部主事空缺之事时,御史李思提议由中军都督府下辖都佥事官李国维补缺。

    这个提议让朝堂静了一静,秦牧适时说道:“李国维乃前明举人出身。精明强干,主管中军都督府考功赏罚之事,知人善任,把本职工作完成得十分出色,中军都督府年年评优。让其转入吏部,同样是主管考功之职,倒也恰得其所。李御史所荐,朕觉得可行,诸位大臣以为如何呐?”

    在宋明两代,文官担任武职再平常不过。但是武将要想改任文官,却不是件轻松的事。

    举个例子,宋代的狄青,战功赫赫,皇帝很喜欢他,让他出任枢密使,枢密使在宋代掌管调兵权,严格来说,这还是属于“武”的范畴;

    只是因为在宋代。枢密使一直是由文官把持,已经被文官视为自己的禁脔,武将动不得。

    狄青一出任枢密使,立即遭到文官集团猛烈地冲击。就连欧阳修等人,也指桑骂槐,暗骂狄青有反骨。狄青做枢密使没多久,就被迫辞职。郁郁而终。

    在明代,几乎所有的“督师”都是由文官出任,像王阳明、孙传庭、袁崇焕等等。无不是以文官掌武职。而武将要想进入文官的序列,却是难上加难。

    秦牧一开口就着重强调李国维是前明举人出身,这好歹抵消了朝堂上很多文官的顾虑,毕竟举人虽然难与进士相比,但好歹也是“文人”,而且李国维在中军都督府的政绩那是实打实的好,有口皆碑。

    其在军中的职责主要是考功,其实和吏部的考功差别不大,只不过一个是军队体系,一个是文官体系。

    即便如此,还是有官员出来反对了,吏部给事中马援执笏出班说道:“陛下,吏部向称六部之首........”

    “马卿,朕要纠正你一下,我大秦不是六部,是七部。”秦牧平静地打断马援的话,朝堂上顿时传出一阵低笑之声。

    马援颇为尴尬,气势为之一弱,他只得先请罪道:“臣一时口误,请陛下恕罪。”

    “朕一直强调,外交的重要性,现在看来,还是有很多大臣不自觉地忽略掉外交部啊,这不妥,不妥!马卿的过失,朕不希望各位大臣再犯,好了马卿了,朕这次且恕你无罪,你有何事要奏,请继续吧。”

    这下马援可就更尴尬了,皇帝如此大度,你哪好意思再反脸不认人,立即反对皇帝的意见啊。他有些讪然,还是勉强说道:“臣,谢陛下不罪之恩。臣以为,吏部为七.......七部之首,权责重大,吏部主事一职,掌握百官考功录评,任事之人更应慎之又慎。

    李国维在中军都督府虽然也是主管考功之责,但毕竟与吏部有所不同。是以臣以为,当另择贤能,出任吏部主事一职。臣举荐吏部员外郎庞越。庞越在吏部掌事多年,对部务十分熟悉,在职期间勇于任事,政绩斐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臣以为,庞越更合适接任吏部主事一职。”

    马援说完,立即便有不少人附议。庞越这个人,秦牧是知道的,确实是个人才。凭心而论,马援举荐他倒也不错。

    但秦牧要调李国维入吏部,本是要以此打开一个小口,不达目的,又岂肯作罢。他不动声色地问东阁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刘伯全道:“刘卿,你以为何人合适?”

    刘伯全当即答道:“陛下,庞越实为可造之才,将来或能为朝廷栋梁之用,只是年纪尚轻,臣以为应该让其再历练两年,若是骤升高位,反而可能是害了庞越这等可造之才。是以,臣以为,还是先由李国维出任吏部主事一职为妥。”

    秦牧还是不动声色,接着问首辅司马安道:“司马阁老以为如何?”

    司马安是老人精,秦牧先问刘伯全,再来问他,意思不是明摆着嘛,李国维也是举人出身,何苦为此事再跟皇帝过不去呢。

    于是乎,司马安便说道:“臣以为刘尚书所言不无道理,臣附议。”

    “既然如此,那吏部主事一职,就由李国维接任吧。”

    秦牧快刀斩乱麻,一得到两个国阁大臣的赞同,立即把事情确立下来,因为李国维是以文入武,再由武回文,大家勉强可以接受,此事没引发猛烈的文武之争。

    但正所谓蚁穴溃堤,有些事情,只要开了一个小口,就好办多了。只要顺着这个小口慢慢浸润,迟早能冲破堤防。

    看来得逐渐增加军事学院的教学内容才行,开设行政管理科目,名为管理军队,实则变相培养专业的行政管理人才,一点一点减轻对科举选官的依赖。

    至于让皇家科学奖获奖者得到为官资格,这件事秦牧暂时没有提。

    其实真论起来,官员有技术型和行政型的。不是科学奖获得者就适合当官的,那些真正醉心于科研的人人,多数无心做官。

    通过学数理化曲线去做官,也很不适合,学习这些自然科学的人,做起官来或许还没学习四书五经的人做得好呢。

    因此,用官位来引诱读书人去钻研数理化,或许只会导致另一种畸形社会形态。

    与其如此,还不如给予官位相等或近似的地位,比如后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之类的称号和荣誉。

    加大物质奖励力度,变相提高自然学科研究人员的待遇以及知名度。这样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必然会慢慢提高起来。

    就像李益那样,一个工匠的儿子而已,但因为获得了皇家科学奖,一时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媒人争相上门,比榜下捉婿还热闹。

    只不过皇家科学奖毕竟不可能像大白菜一样,弄得满大街都是,那就不值钱了。

    但是光是几个获奖的人,又不足以满足需求。

    设立一个皇家科学院,先由皇家来供养一大批自然学科的尖端人才,引用一些后世的教授资格评级,让他们享受一些与官员相应的待遇,或是特殊津贴之类的。

    再在报纸上多宣传一些他们的事迹,通过提高他们的知名度变相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

    这应该足以扭转数理化无人问津的畸形状态了。

    *******************************

    ps:订阅,还是订阅,每天的面包,油条,都靠这一章几分钱的订阅了,亲们,给我一点希望吧,订阅吧,给我写下去的动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