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书网 www.yqkbook.net,最快更新小人物的非凡之路最新章节!
自从知道叶佳怡和童伟的履历后,史晓东心里就一直非常好奇,他不明白如此优秀的两个人,怎么到了昌达集团这种民营企业就职?他本想问个究竟,但此前跟童博士和叶佳怡毕竟不是十分熟悉,好多次话到嘴边,他都咽了回去。
这段时间史晓东每天都要跟童伟见几次面,除了交流工作方面的事,剩下的时间就是闲聊,一来二去,双方感兴趣的话题已经聊过不知多少次,相互之间不仅非常熟悉,而且几乎到了无话不谈的程度。
因为相互了解,两人又都是理工科出身,说话比较直率,也没有太多的顾忌,史晓东终于忍不住问道:“童博士,你不是一直在昌达集团工作吧?原来在什么单位供职?”
“是的,我到昌达集团才五年时间,”童伟还报出了他以前的工作单位。
“哟,你从前供职的单位很厉害呀!那是国内非常著名的材料学研究机构。”史晓东感到吃惊。
“还可以吧,当时院里的总工程师就是工程院院士。”
“叶总从国外留学回来,在国内的其他机构工作过吗?”既然是闲聊,史晓东当然要尽量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了。
“她呀,更厉害!人家是全国有名的制造业管理专家,到昌达集团工作之前,她曾在世界五百强的一家跨国企业做部门高管。不过她到昌达集团比较早,快有二十年了吧。”
“你们的履历都够亮眼!不过童博士,我有一事不明,不知当问不当问?”因为涉及到对方的隐私,史晓东还是小心翼翼。
“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但问无妨,闲聊嘛,没那么严肃。”
“其实我的问题很简单,你以前供职的研究机构那么有名,请问你为什么要到这种民营企业工作?”
童伟似乎已经预料到对方要问的问题,他淡然一笑,“以前的单位再有名,跟我有多大关系?同样的道理,你现在供职的健华医药研究院名气也不小,跟你有关系吗?”
史晓东点点头,“是啊,跟我没啥关系。我们那些同学的感受是,名气越大的科研机构,竞争越激烈,论资排辈的现象越严重,对科研人才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你说的很对!作为科技人员,拿不到项目,大多数资源都把持在那些所谓德高望重的人手里,你是什么感受?”
“那还用说,当然很郁闷!不过你这样的学历也遇到过这些问题吗?”
“我有什么奇特的?当年跟我同期进入新材料研究院的就有六七名博士,在我们那批人当中,我的情况还算不错的呢,有几个连项目负责人都没当上,据说现在还有两人没能解决正高职称问题,原因是他们这些年一直没有做过有影响力的项目,也就没有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这是晋升正高职称的硬杠杠。”提起往事,童伟记忆犹新。
“因为不喜欢那种环境,便跳槽到了昌达集团?”
“事情也不是那么简单,”童伟把当时的情况向对方做了简要介绍,“应该说正好有那种机会,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那么有名的科研机构,跳槽到民营企业,不仅需要极大的勇气,而且还要有开放的观念,否则是做不出那种决定的,我觉得你当时应该经历了一番复杂的权衡。”
“权衡当然少不了,但也没有想象那么复杂,因为项目
合作的原因,当时我对昌达集团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这是一家非常正规的股份制企业,管理规范,企业构架清晰,经营目标既宏伟,又现实,老板素质很高,用实际行动尊重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而且值得信赖。这些原因,最终促成了我到这里工作。”童伟不失时机,向史晓东宣扬昌达集团的优势。
“到了这里以后,你觉得企业的科研环境跟原单位有什么不同?”
“我的感受是,只要企业支持科研开发活动,在资金充足的前提下,科研环境完全靠科技人员自己去营造,因为企业招聘研发人员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做这项工作。在我看来,经过我们的努力,昌达集团现在的科研环境,一点也不比我原来的单位差,在硬件方面,甚至比原单位更好。”
“是啊,你说的这些,我已经有所感受了,在最初的YHM放大实验中,对于需要的仪器设备,只要提出采购清单,叶总从来都是一路绿灯。反观我们单位,实验室要购置一件仪器设备,往往需要多位领导审批,层层把关,卡得很严,对一线科研人员完全缺乏信任。”这是史晓东第一次在外人面前抱怨单位领导。
“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单位的科研经费有限,一般项目争取经费很难,政府拨款主要用于保证所谓重点项目的科研经费,轮到年轻科技人员这里,就所剩无几了,所以,科研院所的每一笔支出都卡得很严。”童博士深有体会。
“这样看来,只要企业经济效益不错,研发经费方面就会比科研院所更加宽松。”
“事情也不尽然,还是要看企业文化和老板的理念。现实中有为数不少的民营或私营企业,经济效益很好,老板也挣了很多钱,但他们只顾把钱往自己兜里揣,对企业的发展没有长远打算,别说投入巨资搞科研开发,他们连外聘科技人员的报酬都要想方设法克扣,更遑论什么科研环境和氛围。当然,那种目光短浅的企业,生命力注定不会持久,自然也不会走得太远。”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具有长远打算,意识到科研开发对公司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企业,才能建立良好的科研氛围。”
“对,昌达集团在这方面做的就很不错,这个企业的高管们早就意识到技术对实体制造业的重要意义,在企业发展的前十几年,他们以引进技术为主,后来认识到,要想让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必须建立属于企业自己的科技开发中心。为了增强自主研发的能力,他们创造条件,在资金上全力支持科研开发活动,千方百计引进人才,为科技人员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专心致志搞科研,这样的企业很少见。”童博士娓娓道来。
“童博士,从体制内的国家级科研院所,来到这民营企业,薪资收入和福利待遇应该增加不少吧?抱歉,这是个人隐私,我就是随便一问,你可以不用回答。”说完,史晓东狡黠地一笑。
童伟打了个哑谜,“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绝大多数人都会遵循的人生准则。”
“童博士,你认为在民营企业工作,跟在原来那种体制内的大型科研机构有什么不一样?”
“你指的哪一方面?”
“自我感觉,或者社会地位。”
童伟想了想,非常犀利地反问道:“史工现在就是健华医药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属于正儿八经的体制内人士,跟我坐在一起,你觉得比我高人一等吗?
你在健华医药研究院有什么社会地位?担任了什么职务?”
史晓东意识到自己的话也许冒犯到对方了,他赶忙解释道:“童博士,你千万别多心,我没有那个意思,刚才的话很冒失,我向你道歉。”
“史工多虑了,你的话没有什么不恰当,我也没必要多心,只是用具体事例回答你的问题,你别想太多。本来嘛,现在这屋里只有咱们俩,我在民营企业,你在体制内,你有没有优越感我不知道,但我没有任何低人一等的感觉!至于社会地位,只要我想要,什么委员代表之类的荣誉头衔,我早就有了,但昌达集团的关总就不热衷于那些表面上的东西,所以,我们根本不在乎。”
......
通过半年多的接触交流,史晓东对昌达集团的内部情况已经有了大致了解,这家企业给他留下了良好印象。
过了两个月,工业化试验彻底结束了,史晓东又花了半个月时间,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交了试验报告。
按照双方约定,接下来就要准备进行工业化生产装置的建设。为了稳妥起见,叶佳怡建议组织一次市场调研,目的是搞清楚市场的真实需求量,以便决定工业生产装置的建设规模。
根据合作协议的规定,市场调研应该由昌达集团跟健华医药研究院共同出面实施,也许不愿承担这部分费用,或者怕麻烦,健华医药研究院对外合作处的彭处长,把市场调研的任务全推给了昌达集团,“叶总,这件事我们就不参与了,你们单独进行吧。”
“为什么?合作协议中规定,大事必须双方共同参与,莫非彭处长认为市场调研无关紧要,可有可无?”
老彭连连否认道:“不不不,市场调研非常重要,但我们作为科研单位,并不擅长这项工作,恰恰是你们,经常跟市场打交道,搞市场调研可谓驾轻就熟,所以,我们就不派人参与了。”
因为对方不愿参与,叶佳怡只好组织昌达集团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到国内几大片区的医药市场,对YHM的市场需求进行实地考察。倒是正如老彭所言,昌达集团早已打下良好基础,市场调研对他们来说,确实不算什么难事。
不到一个星期,各方面得到的信息便反馈回来了,信息汇总后,叶佳怡决定召开一次双方有关人员参加的联席会议。
接到通知后,健华医药研究院决定指派史晓东和彭处长与会。在会上,叶佳怡通报了市场调研结果,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YHM工业生产装置的建设规模,还商定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会期只有一天,由于还有其他事务,老彭第二天便离开了昌达集团,史晓东则留了下来,因为设计部门有些技术问题需要跟他详细沟通。
在此期间,除了跟设计部门交流,一旦有空,史晓东就往童博士办公室跑。童伟是全公司的技术总监,还兼任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带头人,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见史晓东来的过于频繁,也就不拿他当客人看待,往往打过招呼之后,便埋头继续做自己的事。
坐在沙发上随手拿起旁边的一本材料学杂志翻了翻,史晓东站起身来,走近童博士旁边,好像有什么话要跟他说。
“史工,你有事吗?”童伟抬头问道。
“童博士,你觉得昌达集团在医药研发这一块,将来会有什么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