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看书网 www.yqkbook.net,最快更新我的酒馆通暗黑最新章节!
清晨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射在五楼明亮的教室内,正处在人生最美好最纯真的学生们都在低着头认真的做着题目。
教室黑板的左边,大大的、富有艺术美感的字体提示着所有人:离高考还有95天。
卫不移在发愣,今天是4月1日,愚人节!
旁边的桌友阿岚已经是第四次观察卫不移了。
这个胖子今天是怎么了?语文考试已经开始二十分钟了,这厮居然还一字未写?
在桌友第四次用手肘提醒自己后,卫不移终于回过了神来。
考试?
考试!
但是尼煤的,过去了二十年,谁还知道该填什么?
好在卫不移本身就是一个古文爱好者,于是先开始做古文类的题目。
填空题,默写古诗下一句。
只是,这首诗下一句有个字记得不是很准确了,卫不移闭上了眼睛思索着。
要是有百度就好了!
以后的社会真方便,手机人手一台,随便来个带检索功能的软件都能解决问题。
自己在暮光之门里历经生死,最后换得的可不是只有一次重生的机会。
“大道检索软件已经上线,欢迎使用!”
极富机械质感的声音在脑海里响起。
卫不移的嘴角莫名的露出了一丝古怪的微笑,这就是暮光之主给的金手指么?
上辈子已经活过三十好几的卫不移,倒是没有去问脑海里那个检索从何而来,而是直接在脑子里询问了一下金手指的使用规则。
大道检索,意味着几乎什么类型的资料都能检索得到。
不过现在的卫不移只是一级用户,能进行1级资料检索,每次耗费精力10点。而他本人拥有的精力值是75,每天进行正常学习生活必须将精力保持在50点以上,而每小时睡眠回复精力速度为5点/小时。
也就是说在保证正常生活学习必须的50点精力的前提下,他每天最多两次1级资料检索。不过加上中午午睡一小时的话,能恢复5点精力,下午能有60点精力,可以再花费10点精力进行一次检索。
明白了大道检索的使用方式,卫不移默默将脑海里刚刚输入的准备检索的内容删去。那是他准备检索的一道选择题答案,一天只能检索两三次,一题一题的检索明显不行。
“检索----1997年4月1日武XX市X林九中文科班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大篇的文字图案瞬间出现在了卫不移的脑海里,让他不由得摇晃了一下脑袋,真有点不适应。
脑海里有了答案,底气变得十足的卫不移看了看周边的旧日同学们,又打量了一下讲台上明在打盹实则在暗中观察考场的老班主任,嘿嘿,重生97,我该怎么规划一下,呃,还是先考试吧。
花了不到十分钟,卫不移用一手漂亮的正楷字做完了语文试卷的基础题部分。基础题一共90分,卫不移做了70分的题量,空了20分不填,心里想着自己一下提升太高也不好是吧?会容易被质疑的。
却没想过,他这种得分方式才是最让人质疑的!
语文试卷作文一共50分。短篇20分,大作文30分。
卫不移看了下小作文的题目,是《XX青年报》关于一则亲情与法制的报道,要根据这个写一篇心得。
高中时代的卫不移是全校出名的作文好手,深得校内几位资深语文教师的喜爱。但是前世活过三十几岁的卫不移知道,高中时代的所谓作文达人只是在写作构思、排文造句上高出同龄人一些,想要真正把自己的思想写入作文里,非是一般高中生能做到的。高中生的示范作文里,大多的是热血文字和青葱的思想对社会的试探。
在90年代明显被应试教育统治的校园里,几乎与外世隔绝的学生们所知晓的、所学习的都是来自家长和老师。一篇高中生所做的议论文中,所能累举的例子,基本都来自固定的课本。还没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现在的学生们自身的知识量有限,导致很多例子警句被频繁的套用到许多牵强的论断里来作为论据。
卫不移知道,只有经历过岁月的勘磨,人们才能从多方位考虑解析问题;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用洗练的文字和最贴切的论据将自己想说的东西用文字表述出来。
用中年人的目光和思维来写作文,肯定太过诡异,这让卫不移有些犹豫,但是笔下却不由自主的写了下去。
“我们这个社会,或者说是我们这个国家,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充满了亲情的法制社会~~~~~~~~~。”
十五分钟,近五百字的短文,根本没打草稿,卫不移就直接写在了卷子上。
文章的主旨和行文方式让卫不移有点小得意,前世混论坛微博的歪楼神技和诡辩手法被他顺手在文章里使了出来。
十八岁的学生们看这篇短文肯定有些晕晕不知谓,但是换成思想成熟的语文老师们来看,第一个反应则是:“对啊,就是这个道理。”而后,他们又会纠结:但是这个短文的主旨不要是提倡尊重法律,法律至上么?
好吧,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语文老师最后都会犯了文人惯病:文有百种,理有千重,作文从来就没有过标准答案,做出新颖更是难得。只要不是歪理,好文章就是好文章。
带着一点中年大叔混入粉嫩群体中的小得意,卫不移开始审视最后一道作文大题。
《寒假里的故事》。
这类叙事作文,对于卫不移来说纯粹是小意思。
还是不写草稿,提笔就写:
“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开篇引用本朝太祖的词句,勾勒出了大雪的天气。
“大雪初晴,绕过一条山路,半旧的中巴车顶上像似堆了一座山,摇摇晃晃的驶进了村里。随着一声长长的喷气声,车门打开,一股冷冽的山风交杂着些许红色的鞭炮碎纸、些许孩童的欢笑声卷进了车厢内,满车的旅客顿时都活泛了起来。车里几个热心的年轻人互相开着玩笑爬上了车顶,这家的电器,那家的水果,还有从沿海大老远带回来给老人家的新衣服包裹,一样样的东西往车下放。红色的灯笼、红色的对联、在近乎全白的村庄里显得格外的耀眼。........”
由于开始发呆耽误了不少时间,千八百字写完刚好下课铃响。